众所周知,监狱作为国家统治的工具,一直是严酷的象征,所以也有人将其畏之如虎。但历史上也曾存在过“令人怀念”的监狱,即沙皇时期的监狱。
众所周知,沙皇俄国对于政治犯可以说是很宽容的。那时的俄国并不仅仅有黑暗的监狱,更有弥漫社会的自由之风。即便是作为政治犯的列宁,在监狱中的生活似乎也不算太坏,至少可以自由地阅读大量的书籍,甚至在饮食方面也可以得到充足的食物。
实际上,列宁的特殊待遇并不是个例,而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产物。作家索尔仁尼琴曾将俄国的监狱制度比喻成维护政权的牛角,也就是所谓的“磨合制”。沙皇希望将政治犯的棱角磨平,以期择时任用。所以也就够了上文提到的优渥待遇。
在沙皇俄国时期,政治犯的待遇一直高于其他犯人。索尔仁尼琴曾提到,不少政治犯在审讯时会受到审讯者的特殊关照,甚至在询问时也尊重犯人们的隐私问题。这固然表明了沙皇时期的特殊政策,但也显示出对读书人的尊重。不得不说,人权在沙皇时期并不是一纸空文。
“流放到西伯利亚去”一直是沙皇时期的主要惩治方法。可实际上这个流放并不是传统的意义,而是对犯人的优待。据资料记载,当时的西伯利亚是政治犯们的天堂,在那里犯人只需做一些简单的劳动活动,剩余的时间都可以自行支配。许多犯人甚至和当地的农民成了朋友,那小日子过的是一个滋润!
列宁是沙皇监狱的亲历者,也是监狱的受益人之一。1897年,列宁因为抨击沙皇的法令,被判处流放三年的惩罚。当他到达流放地点后,惊讶地发现这个地方还不错,于是便给老母亲说“这个村子还不算太坏”,可见沙皇确实是想要和政治犯们交朋友。
在流放过程中,列宁的生活惬意而自在。惬意到什么程度呢?他不仅可以去遥远的地方打猎,还可以定期收到各地的报刊,甚至可以和流放的革命友人共同探讨人生哲理。本来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因为担心他的身体,便带着老母亲来到列宁的居住地照顾他,谁能想到列宁的流放生活是这样的呢?恐怕克鲁普斯卡娅也有些不知所措。
沙皇时期的监狱制度反映了那个时代特有的“民主气息”。从亚历山大一世开始,统治阶级就注意到知识分子的独特作用。为了笼络他们,沙皇不惜制造宽松的环境来缓解他们对政府的不满。因此,也就造就了不少具有流放经历的革命领袖。以十月革命为例,像托洛茨基、斯大林、就是流放制度的亲历者。
虽然沙皇的想法很美好,但人家革命者可不这么想。革命者的想法很简单,既然你没有弄死我,那我可就不客气了!大批的革命者在流放期间阅读进步书籍,甚至和各地的战友进行串联,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国的运动,为之后的十月革命奠定了基础。
1917年,十月革命爆发,沙皇制度也随之覆灭。面对沦为俘虏的沙皇及其家人,革命者们表现得冷酷无情。1918年的一个夜晚,熟睡中的沙皇一家人被处以死刑。恐怕尼古拉二世到死也不相信杀他的真实原因,毕竟他对敌人列宁也只是流放而已!不得不说,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。
后来的苏联,数百万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先后受到清洗。仅仅在披露的档案中,以反革命和政治原因被逮捕的人民就高达250万人。显然,在苏联这个高度集权的国家里,政治总是优于其他罪名。即便是功勋卓著的苏联元帅,也难逃“大清洗”的噩梦!
在这场大清洗活动中,其中有不少人是沙皇时期的政治犯。面对高压的环境,他们无不怀念当时沙皇时期的宽松环境,可失去的已经不可挽回,苦难最终还是要自己承受!